教會沿革
民國38年夏,宋獻琛的媽媽因腹部生粒「大血瘤」,赴馬偕醫院開刀途中,巧遇臺北教會亞拿女執事,經她見證主恩後,依靠神,禱告痊癒,為北投教會第一粒種子;當年秋季靈恩佈道會全家受洗。
民國45年,在葉來成弟兄家成立家庭祈禱所,三年後,遷至宋獻琛家;後來信徒數增加,足夠成立教會,於是在民國59年5月,正式成立「北投教會」,位於新北投公園對面。信徒分佈於北投、淡水、石牌、士林;三年後,分設「淡水教會」,為使真道傳開,隔年在石牌成立家庭聚會。
本會由於聖工蓬勃發展,信徒數增加,每逢安息日或靈恩佈道大會,區區25坪的會堂已感無法容納,於是在廚房旁邊的空地上加蓋了一間榻榻米的小屋。同時於民國62年分設淡水教會,緩和會堂的擁擠;如此再經三年,場所仍不敷使用,經職務會議議決,一面找寬闊的場地,一面籌備基金。一天,黃繼恩執事在中國時報房屋租售欄上看到一則廣告,在北投雙全街6巷1號有一棟二層樓獨立門戶,土地60坪約45坪的房屋要出售,立刻打電話去詢問,同時連絡傳道和負責人親至現場查斟勘,大家一致認為理想,但因屋主開價120萬,當時教會基金僅60多萬,召開信徒會議討論,一致通過購買,於是先籌湊屋款給屋主,成立建築委員會,估計內外部整修、裝潢設備連同房款約需200萬元。於是請信徒認捐,認捐期間信徒反應樂烈,而其時又適逢農曆新年,許多小朋友感念主恩也都把壓歲錢獻上,甚至連吃奶的嬰孩也不落人後,場面非常感人。經過半年整修,一切就緒後,乃於民國65年11月6日秋季靈恩佈道會時,舉行獻堂禮和七週年紀念,並按立黃繼恩執事。同年12月因石牌地區聖工迫切須要,先向一位信徒借貸70萬元,購買一間公寓的二樓成立石牌教會。
獻堂後的會堂內外煥然一新,信徒的信心更加堅固。教會為培養信徒靈性及平時福音工作,成立每日早禱會、查經班,及每月一次的會堂佈道和分區家庭聚會。在宗教教育方面成立社青班和青年詩班。同時為教會聖工上的需要,於民國67年4月29日按立兩位執事(何鳴慶、卓英治),72年8月1日成立婦女團契,每個月聚會一次,73年5月20日成立媽媽詩班,經常與大同教會的媽媽詩班聯合,參與兩地教會詩歌佈道的聖工。然而因舊會堂的屋頂為木造磚瓦,年久失修,逢雨必漏,而宗教教育教室又不夠使用,故經信徒大會決議重建會堂;於73年9月3日動工興建四層樓的新會堂,眾信徒莫不歡欣雀躍,願將一切榮耀歸於恩主聖名,阿們。 |